高溫定義: 氣溫等于或高于35攝氏度稱為高溫,如果連續5天氣溫高于35攝氏度稱之為持續高溫 高溫作業含義: 高溫作業是指:指工作地點有生產性熱源,其氣溫等于或高于本地區夏季通風室外設計計算溫度2攝氏度的作業,或氣溫高于35攝氏度的室外露天作業。 高溫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 1、體溫的調節:高溫作業的氣象條件、勞動強度、勞動時間及人體的健康狀況等因素,對體溫調節都有影響! 2、水鹽代謝:高溫作業時,排汗顯著增加,可導致機體損失水分、氧化鈉、鉀、鈣、鎂、維生素等,如不及時補充,可導致機體嚴重脫水,循環衰竭,熱痙攣等。 3、循環系統:高溫作業時,心血管系統經常處于緊張狀態,可導致血壓發生變化。 4、消化系統:可引起食欲減退,消化不良,胃腸道疾病的患病率隨工齡的增加而增加! 5、神經內分泌系統:可出現中樞神經抑制,注意力、工作能力降低,易發生工傷事故! 6、泌尿系統:由于大量水分經汗腺排出,如不及時補充,可出現腎功能不全,蛋白尿等。 高溫作業允許持續接觸熱時間限值 高溫作業持續時間:見下表,中間休息不得少于15分鐘。 (表格無法顯示,略) 中暑的診斷標準 中暑先兆: 中暑先兆(觀察對象)是指在高溫作業場所勞動一定時間后,出現頭昏、頭痛、口渴、多汗、全身疲乏、心悸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動作不協調等癥狀,體溫正;蚵杂猩。 輕癥中暑: 輕癥中暑除中暑先兆的癥狀加重外,出現面色潮紅、大量出汗、脈搏快速等表現,體溫升高至38.5℃以上。 重癥中暑:重癥中暑可分為熱射病、熱痙攣和熱衰竭三型,也可出現混合型。 (一)熱射。簾嵘洳(包括日射病)亦稱中暑性高熱,其特點是在高溫環境中突然發病,體溫高達40℃以上,疾病早期大量出汗,繼之“無汗”,可伴有皮膚干熱及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等。 (二)熱痙攣:熱痙攣主要表現為明顯的肌痙攣,伴有收縮痛。好發于活動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,尤以腓腸肌為著。常呈對稱性。時而發作,時而緩解;颊咭庾R清,體溫一般正常。 (三)熱衰竭:起病迅速,主要臨床表現為頭昏、頭痛、多汗、口渴、惡心、嘔吐,繼而皮膚濕冷、血壓下降、心律紊亂、輕度脫水,體溫稍高或正常。 中暑的處理原則 中暑先兆:暫時脫離高溫現場,并予以密切觀察。 輕癥中暑:迅速脫離高溫現場,到通風陰涼處休息;給予含鹽清涼飲料及對癥處理。 重癥中暑:迅速予以物理降溫和(或)藥物降溫;糾正水與電解質紊亂;對癥治療。 高溫作業防護措施 (一)改善工作條件,配備防護設施、設備。 (二)加強個人防護 (三)制訂合理的勞動休息制度:根據庫區生產特點和具體條件,在保證工作質量的同時,可適當增加休息和減輕勞動強度,減少高溫時段作業。如:實行小換班,增加工間休息次數,盡量避開高溫時段進行室外高溫作業等。 (四)加強衛生保健和健康監護: 1、從預防的角度,一是作業人員對自己的健康狀況要做到心中有數,如有高溫禁忌癥要及時報告和反應;二是班組長和工段長對自己本班人員的健康狀況要做到心中有數,對有高溫禁忌癥的員工不要安排其從事高溫作業。凡有心血管疾病,中樞神經系統疾病,消化系統疾病等高溫禁忌癥者,一般不宜從事高溫作業,應給予適當的防治處理! 2、供給防暑降溫清涼飲料、降溫品和補充營養:要選用鹽汽水、綠豆湯、豆漿、酸梅湯等作為高溫飲料,飲水方式以少量多次為宜,同時要注意不要等到口渴時再飲水?蓽蕚涿、風油精、藿香正氣水以及仁丹等防暑降溫用品。此外,要制訂合理的膳食制度,膳食中要補充蛋白質和熱量,維生素A、B1、B2、C和鈣。 |